公司新聞
大族粵銘集團董事總經理卓勁松談“改革與創新”
改革創新,是企業亙古不變的話題。為此,精益求精的大族粵銘集團在每次展會上都表現得淋漓盡致。而在3月份結束的“2016上海廣印展”里,大族粵銘集團憑借超高的人氣成為全場焦點,董事總經理卓勁松也接受了主辦方的采訪,并談到了企業的創新與改革。以下轉自上海新格雷展覽的報道文章:
作為中國激光設備產業的拓荒者、中國第一批激光設備制造商,自2001年,卓勁松與多人合伙投資70多萬元,在東莞萬江成立粵銘激光技術有限公司,后遷至松山湖;再到2008年與亞洲最大、全球排名第二的激光設備上市公司大族激光進行強強聯合,如今的廣東大族粵銘集團激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大族粵銘集團”)董事總經理卓勁松花費16年時間一手將這個民族品牌打造成為全球激光領域的佼佼者。
2016年1月9日,以“共享信息經濟時代東莞智造的創新成長”為主題的東莞經濟年會盛大進行。作為最后的壓軸戲,“2015年度東莞十大經濟人物”的評選結果出爐,卓勁松榜上有名。作為傳統的商業巨擘,大族粵銘集團追隨“共享信息經濟,智造創新成長”的步伐。在2015年勇于改革創新、全方位多角度的發展,在業內一枝獨秀,這也成為卓勁松新的起點。
2015年:大族粵銘集團的改革與創新
2016年3月9-12日,大族粵銘集團盛裝亮相“2016上海廣印展”,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6.1H-A0222的展臺上,金黃與純白色的搭配,如大族粵銘集團16年來無止境的奔跑與創新一樣,它把2015年改革與創新并進的粵銘人的熱情奔放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“2015年,對大族粵銘集團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一年。”卓勁松說。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,大族粵銘集團在轉型升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舉措。“除了廣告、制衣、制鞋、包裝、工藝禮品等傳統領域的創新外,我們在機器人方面成立了廣東大族粵銘集團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,在鋼板切割方面成立了大族粵銘集團精密裝備股份有限公司,另外還在上海成立了研究院。”
內改外擴齊步走
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大客戶,2015年,大族粵銘集團成立了全新的“大客戶部”。“在包括制衣、制鞋等領域,全球很多知名企業都把我們作為中國地區的激光設備指定采購商,他們在全球有很多的加工制造分廠,我們在新的形勢下,成立大客戶部,主要目的就是針對大客戶需求產品的開發,大客戶更為嚴苛的品質管理,以及更加高端的售后服務響應。”
對外方面,經歷了兩年多時間鋪墊的大族粵銘集團在2016年將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。“我們迫在眉睫的一步就是要走出去,將傳統產品的成熟技術、熟練工人,以及富余的產能輸送到相應的國家和地區去。
“要么不走出去,如果走出去一定要走得平穩,很多企業因為海外擴張把自己走死了。”在卓勁松看來,走出去是必須的,但必須謹慎。“我們已經做了兩年多時間的準備,對此,我們非常有信心。”
回歸“工匠精神”
2016上海廣印展期間,群雄紛紛亮相,展出的設備也俱都代表了當前激光領域的領先技術,但卓勁松堅信大族粵銘集團的參展設備雖然不是最漂亮的,但絕對是品質穩定性最好的,老客戶們多年來的不離不棄充分證實了這一點。
“對于機器設備來說,最重要的還是其功能和性能,但這恰恰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。任何一個品牌想要靠質量勝出,還是要耐得住寂寞。面對競爭時,短期看,我們可能會被搶走部分訂單,但從長遠來看,我們還是贏家。”卓勁松說,因此,大族粵銘集團回歸“工匠精神”。
攜榮譽前行
榮膺“2015年度東莞十大經濟人物”,在卓勁松看來,大族粵銘集團靠的不是規模,而是企業硬性的發展指標。東莞市大大小小民營企業數不勝數,更有不少國內巨擘,大族粵銘集團雖不是最大的,但勝在極具活力,而且作為一個非常健康的企業,大族粵銘集團十六年來的發展非常穩健。而對他本人而言,是壓力,更是動力。“創業十六年,從個人利益來說,我已經無所求,當前我所承擔的更多的還是社會責任感。”他認為,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投資人,更需要一些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,去貢獻自己的才智,使得中國的民族制造業利于世界的不敗之林。
2015年,大族粵銘集團進行了員工持股計劃,并成立了由企業精英發起成的匯莞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,持有大族粵銘集團的股份。卓勁松認為到目前為止,屬于他的創業階段暫時告一段落,但屬于企業員工的創業階段才剛剛開始,他就是要為企業員工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創業平臺,讓他們實現最大的夢想。激光作為全球制造業的一種新興工藝,其真正的發展才剛剛開始,后續有著非常大的市場空間。而伴隨激光在全球興起新的工藝革命,包括替代各種傳統的工具和工藝,大族粵銘集團的未來已然光明一片。
大族粵銘激光專業激光設備制造商,產品有管材激光切割機,光纖激光打標機,激光雕刻機等。
(本文由大族粵銘激光原創,轉載須注明出處:baishi-sh.com,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,就是在尊重自己)
- 上一篇: 今年六一,大族粵銘與您相約2016廣州皮革展
- 下一篇: 來自北京的邀請函——咱們“四新”展不見不散